|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燃烧调整原则
4 G0 H6 y$ H1 ], u& x8 T5.2.1 为了提高燃烧的经济性、稳定性,应尽量减少热偏差及污染物排放,防止锅炉受热面结渣、堵灰、积结油垢、高温和低温腐蚀、金属材料超温过热等现象发生,必须进行燃烧调整,并通过热力试验、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
+ ?/ N) @" c3 s" w5.2.2 正常燃烧时,燃煤炉应具有金黄色火焰,煤粉着火适中,火焰稳定、均匀地充满炉膛,火焰中心位置适当,不得有直接冲刷水冷壁的现象,炉膛出口两侧烟气温差不大于40℃,烟囱出口烟色呈灰白色。6 B: ^% N: T' x2 y
5.2.3 燃料量调节原则是当机组负荷变动不大时,一般可通过调节给粉机的转速改变燃料量;当负荷变动较大时,可以通过增减给粉机运行台数改变燃料量。为了保证燃烧调整稳定,应尽可能做到给粉机转速调节平稳,加减负荷时,力求操作平缓,并保持给粉均匀、风粉配比合适。3 |# W" @5 k$ Y6 L
5.2.4 风量调节方式一是根据烟气氧量大小,通过调节送风机转速来改变供给炉内的总风量和一次风压;二是根据炉内燃烧工况的需要,通过调节各一、二次风门开度来改变各燃烧器之间的风量分配。
8 l4 }3 X8 u0 d' c- i9 U+ ~5.2.5 正常运行中,送风调节应根据机组负荷控制一次风压稳定在1.6kPa~2.6kPa之间,并遵循低负荷时低风压、高负荷时高风压的原则。引风调节应维持炉膛负压在50~100Pa之间,且保持炉膛上部不向外冒烟尘。( s9 t' h* p* ^0 A) D
5.2.6 在各风机设备允许出力范围内,原则上满负荷时省煤器进口处氧量控制在3.0±0.5%,随着负荷的降低,炉内烟气氧量可相应增加,负荷140MW时省煤器出口处氧量宜控制在4.5±0.5%。并根据煤质、锅炉负荷、汽压、汽温、排烟温度、受热面壁温及飞灰、炉渣可燃物含量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尽量控制烟气含氧量在最佳值,并保持一、二、三次风的合理配比,
1 u1 k2 r0 l+ `/ Z5.2.7 在高负荷运行情况下,应尽可能将全部煤粉燃烧器投入运行,并合理分配各燃烧器的给粉量,尽量减少同层给粉机的转速偏差。当负荷及煤质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风粉配比,力求保持各燃烧器在最佳气粉比工况下运行。8 I# g$ D" A0 |1 x
5.2.8 当燃用劣质煤或低负荷燃烧不稳定时,应及时投油或用其它稳燃设施助燃,并及时调整一、二次风配比,加强检查煤粉着火情况,尽可能集中使用煤粉燃烧器,同时下层煤粉喷嘴尽量不要停用,更忌一次风喷嘴断层运行。当油煤混烧时,可适当增加上层及油枪层二次风量,以利完全燃烧。
& z; O" \* m7 @8 H( W& u5.2.9 给粉机应对角投入或切除,备用给粉机应定期切换运行,防止粉仓煤粉结块自燃,停用的喷燃器应少量通风冷却。- y3 J& z6 m f
5.2.10 粉仓粉位应保持在3米以上,以防粉位过低,煤粉下粉不匀或自流而影响燃烧稳定性。做好粉仓定期降粉工作,以防止粉仓温度升高而引起煤粉自燃。粉仓粉位高度与储粉量对照表参见附录A。9 q8 z( H& E# c1 x! u
5.2.11 为保证燃烧调整稳定,值班人员应掌握当值所用炉前煤的种类、特性,并保持合适的煤粉细度。制粉系统运行稳定,启、停操作力求平稳。
9 q& [% p; C% H% c: [5.2.12 运行中,发现引、送风机档板开度比平时明显增大或两侧烟温差明显增大时,应及时查明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S7 ?- q# g9 n1 f" Q
5.2.13 定期检查各燃烧器及受热面的运行情况,若发现结渣堵灰应及时调整燃烧,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运行中必须严格控制人为造成的漏风,定期检查本体及烟风道各孔门漏风情况,并及时入缺通知维修人员予以消除。
& ~$ K1 P3 o8 s" I/ U; H/ p9 w9 M5.3 燃烧调整措施! y1 a, i0 r; J; R
5.3.1 燃用高挥发份混煤时8 v! C$ j3 Y" u
5.3.1.1 燃用高挥发份煤种时,一次风箱冷风掺入量视喷口着火距离及一次风混合风温进行调整,要求喷嘴出口不严重带火。
; M+ [/ N' D8 m e4 a' Z1 H5.3.1.2 通过调整一次风压和一次风喷嘴的周界风,控制煤粉着火距离,参照表52执行。% m! X& w, H7 D, x& `
5.3.1.3 发现喷嘴严重带火,粉管烧红等现象,应立即停用。若与机组负荷、蒸汽参数等有冲突时,应优先确保燃烧设备安全。严格控制汽温、汽压、水位和炉膛负压。
8 H4 {% y1 F9 B5.3.2 燃用低挥发份混煤时
7 w& U2 j8 i4 a+ l6 f4 ]# m. S5.3.2.1 燃用低挥发份煤种时,一次风箱冷风掺入量视喷口着火距离及一次风混合风温进行调整,要求喷嘴出口不严重脱火。* F2 x5 \" u" n' D. l# v
5.3.2.2 通过调整一次风压和一次风喷嘴的周界风,控制煤粉着火距离,采用相对集中燃烧,参照表52执行。
. N% `, S/ v# d$ c. T9 s5.3.2.3 当燃烧不稳时,应及时投油助燃。当发生锅炉熄火时,严格按规程处理,并注意炉膛应有足够的通风时间,防止灭火放炮事故发生。严格控制汽温、汽压、水位和炉膛负压。
1 k* \( l, t+ N- A6 n5.3.2.4 参照5.3.4的措施进行燃烧调整。8 _! j" ], ~8 t
5.3.3 燃用强结焦性煤种时
, l/ R1 Z# }1 I! L! r5.3.3.1 燃用强结焦性煤种时,应调平一、二次风速和给粉机转速,防止炉膛火焰中心的偏斜。并控制壁温、汽温和炉膛出口氧量。
: i% U- h! n: x* |6 x7 p: P. D* V5.3.3.2 当减温水量明显增加或受热面有轻微落渣时,应加强受热面的吹灰工作。当出现炉底排渣量较多时,应增加炉底排渣次数。
5 O3 x8 [6 ]$ T6 C9 R! v( X, G1 k5.3.3.3 通过负荷增减、锅炉燃烧工况的变化,减少受热面的结渣。因此值长在安排减机组出力时,应使每台机组都有减到150MW以下负荷的时间。当日不能满足时,次日延续。
5 T3 C. [* u# A5.3.4 低负荷或燃用劣煤时
1 ^! l \: b. ]* v& M低负荷或燃用劣质煤时,锅炉容易发生熄火,宜采用部分上部给粉机停用,尽量集中供粉。9 o; j" H9 p! i4 }$ w+ l
5.3.4.1 机组电负荷在160MW及以下时,下层给粉机转速控制在450转以上,下层周界风开度关闭,其余三层一次风喷口周界风开度控制在10%以内,并检查一次风喷口的着火情况。若发现一次风喷口带火,可适当开大相应一次风喷口的周界风。
1 t3 f R. d* B2 ]% O/ U5.3.4.2 机组电负荷在160~140MW时,停用上层2台给粉机,并关闭相应一次风门。
: ]% q! A0 P" C6 L6 w& A) m5.3.4.3 机组电负荷在140MW时,停用上层2台给粉机,如有必要可停用上层或中上层另2台对角给粉机,并关闭相应一次风门。
/ N& d+ N, x& @, g% E0 O$ a& v5.3.4.4 机组电负荷在140~120MW时,若其它条件允许,则优先考虑停用上层4台给粉机;若其它条件不允许,则停用上层2台给粉机、中上层另2台对角给粉机。并关闭相应一次风门。+ e7 @6 P0 O) u7 f5 c9 ?4 T; P
5.3.4.5 在减负荷需停用给粉机时,应先调整转速至低限,然后停用该给粉机并调整相应风门。在加负荷需投用给粉机时,应先调整相应风门,然后投用该给粉机并调整转速。" O! P0 C( g& E3 [' l
5.3.4.6 机组电负荷在140MW及以下时,原则上主汽温度和再热蒸汽温度不低于520℃。, E% F) @( K, f
5.3.4.7 一次风温控制,高负荷取下限、低负荷取上限,参照表51执行。4 w" X! S6 P0 S
5.3.4.8 二次风总门和二次风小风门在低负荷时可适当关小。
; f. B3 q6 X* x5.3.4.9 总送风量控制参照表52执行。
3 W' L( h7 z9 E/ L$ j( `5.3.4.10 参照5.3.2的措施进行燃烧调整。
8 ]! B7 \& D: n( E+ a5.3.5 正常运行中风温、风速的控制参考值(见表51)。9 C' H; L9 Y0 D: |
表51 正常运行中风温、风速的控制参考值
& m+ ?" F0 g, L& d$ d6 _范 围(%) 一次风温(℃) 混合温度(℃) 一、二、三次风风 速 备 注
; g" B" c$ n7 {7 a% B& Y1 G37<Vdaf<40 220~200 <160~150 参照一、二、三次风设计要求和小束腰型配风方式进行调整。 负荷在160MW及以下时,根据需要,一次风温可在原范围内提高10℃。给粉量按正三角分配。
8 J, x7 [1 ~; `) W1 k9 U( ]33<Vdaf<37 230~220 <170~160
3 n/ F1 I9 e3 _3 s$ Y7 |$ V9 H30<Vdaf<33 240~230 <180~170 & \$ H1 S# E* C" \
20<Vdaf<30 250~240 <190~180
6 }- Q8 ]! q; P4 k2 B5.3.6 正常运行中氧量、风量的控制参考值(见表52)。5 J/ T3 P- h9 c3 L
表52 正常运行中氧量、风量的控制参考值
- c0 |2 l* C! c( s: ^, [2 O+ ^电负荷(MW) 实际氧量(%) 标准(实际)风量(Nm3/h) 蒸发量(t/h) 一次风压(kPa)8 U6 k7 w3 P- Z) K
220 3.0±0.5 70×104 660 2.6±0.3
. M) B$ ~! m/ f210 3.0±0.5 67×104 630 2.5±0.3, Z2 g( e& q! n- W) u
200 3.0±0.5 64×104 600 2.4±0.3
& }6 s4 D3 o! |9 Y190 3.5±0.5 61×104 570 2.3±0.3
( v) ?& m, Z# Y4 w6 R- e180 3.5±0.5 58×104 540 2.2±0.3
1 H' l7 L9 P1 c f0 ` E170 4.0±0.5 56×104 510 2.1±0.3
; G4 s4 z' L( C# [7 \160 4.0±0.5 54×104 480 2.0±0.3
( {9 m* M: F' I: m/ @150 4.5±0.5 52×104 450 1.9±0.3( O9 D* A$ {5 S* X9 _1 X) P4 v1 R
140 4.5±0.5 50×104 420 1.8±0.2
! n: D8 l: a" A! U- d2 y130 5.0±0.5 48×104 390 1.7±0.1
3 p/ d8 F0 U) f" x& ]1 ?120 5.0±0.5 46×104 360 1.6$ w0 W7 f" t) U3 [$ O+ R- ?
110 5.5±0.5 44×104 330 1.68 x) _3 {3 E3 v5 z; w1 _3 l) z6 p
100 5.5±0.5 42×104 300 1.6! c3 f- m: l) j8 g' E( `% v
5.3.7 在燃烧调整中,特殊情况下,可突破上、下限的控制参考值。周界风开度高负荷时10%~20%,低负荷时0%~10%,特殊情况,开度可大于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