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2007-11-12
' F$ M: [/ q. n# k0 J7 T) U 本网讯 通讯员蔡苓报道 11月9日14:28分,江苏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2×15兆瓦秸秆发电项目一号机组通过72+24小时满负荷试运行,顺利投产发电。
7 \2 X/ ?( L" o; w" p 这是全国第一台成功采用软质稻秸秆、麦秸秆作为燃料,全部采用国内设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秸秆发电项目。该机组的成功投运开创了我国软秸秆发电的先河,将对国内生物质能源项目的开发利用起到示范意义和推广作用。
( t k; O$ z% [) t 国内目前投产的秸秆发电项目已有几家,但以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为主,秸秆原料都是如棉花杆、玉米秆之类的硬质秸秆,采用软质稻秸秆发电在国内并无成功投运项目,在国际上也无应用先例。% Y6 D, R( G) d7 f& u7 i2 M7 v% V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为6.6亿吨,可作为能源用途的秸秆近2亿吨,至少可替代近1亿吨的煤炭。 然而,国内秸秆原料以软质稻麦秸秆为主,硬质秸秆资源相对不足。为了合理利用生物质能源,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软秸秆发电技术,江苏国信淮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成立了软质秸秆燃烧发电技术攻关小组,针对生产过程中软秸秆的打包、起吊、破碎、输送等环节处理难度较大的问题,与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东南大学、北京起重机械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形成了4个项目创新亮点——第一、全部基于国产设备,形成适合稻秸秆、麦秸秆等软质黄色秸秆发电的成套应用技术;第二、根据锅炉燃烧调节需求,自主开发了能够自动控制锅炉给料的软质秸秆输送系统,全部技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第三、首次开发了秸秆打包、分包、整包破碎、分料、输送等关键前处理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并与整体的输送系统进行有效集成;第四、建立了一整套更加符合区域特点的秸秆“收、储、运”体系,解决了秸秆资源的组织和管理难题。目前,秸秆输送系统已申请7项技术专利,获得了江苏省科技厅、财政厅几十万元的科研奖励。
! s7 n0 W, E% U: a. P, d/ j$ m 该项目地处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30亩,建设规模为两台2×15兆瓦秸秆直燃发电机组,由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以70%和30%的股份共同投资建设。 项目建成后,可以解决秸秆焚烧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每年可消化秸秆量约20多万吨,每年预计可为当地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