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快速切换版块

 找回密码
 立即加入
搜索
查看: 7481|回复: 30

电力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4 11: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件讲义
课件讲义名称: 电力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内容简介: 电力系统建模是电力系统计算、分析、控制的基础,国内外正在广泛开展相关工作,
本书旨在为电力系统建模的研究和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书内容涵盖了电力系统建
模的各个主要方面,首先介绍电力系统建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然后重点介绍在学术
上、应用上都十分重要的同步电机建模、电力系统动态等值建模以及电力负荷建模,最后
介绍电力系统建模的其它方面,包括电力系统比较成熟的建模方面(比如输电线路建模、
励磁系统建模、调速系统建模)和电力系统比较新颖的建模方面(比如风力发电建模、微
网建模) 。对于每个建模问题,都是先介绍模型结构,再介绍建模方法,最后介绍应用实
例。阐述时注意深入浅出,通过算例或者实例来加深读者的理解。所以,本书既适合科研
人员和研究生阅读,也适合管理、设计、生产部门的人员阅读。
媒体: 电子文档
所属专业方向: 电力系统
制作者: 鞠 平
来源: 网络

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电力系统仿真计算已经成为电力系统设计、运行与控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人们对仿真计算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而这是以电力系统模型为基础的。电力系统模型对电力系统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大,在临界情况下还有可能改变定性结论,掩盖一些重要现象,构成系统的潜在危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比如,进行电力系统规划时,采用不同的电力系统模型,在临界情况下计算结果可能相差一条线路的投资;在进行电力系统计算分析时,改变
8 K3 W; ^3 m  N0 c模型参数可以明显提高输送功率极限。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电力系统建模方面已经取得相当多的成果,我国电力科技工作者作出了重要贡献。
& C$ |/ ?2 g% ]0 v# e. N* }9 v' Q/ W. N- K
建模领域开山之作。此后,笔者出。。。。
" K! x# E0 y, T0 t等等
1 j, n# H3 `4 W: q: t' Q目录为
+ F" I3 M" R' P. ~4 A4 G第 1 章 绪论
/ i- G5 s4 E; w! o" A1.1 电力系统建模的重要意义
& ]9 i' o! j# x) O* n) ]" X1.2 电力系统建模的基本概念
3 @  f: C! e7 X6 {" |1.2.1  电力系统模型 8 \5 u0 h( N: A
1.2.2  电力系统建模
- E8 N5 r; r% S# D* c1.2.3  电力系统辨识 ; _' q: X% l6 P8 a0 q* J6 B
1.2.4  电力系统建模对象 4 A2 j8 @- _5 z* E/ K
1.3 电力系统建模的研究概述 ) D, ]1 l5 M2 x
1.3.1  研究的难点
4 r! e# Y9 _/ y( L1.3.2  研究的历程 . L0 N" n% z3 {+ S4 ?$ z, b+ G
1.3.3  研究的趋势 , @; e( Z3 f1 _1 |$ V4 F; U' o
第 2 章 电力系统建模的基本理论
4 d; e+ ]) l$ ?7 Z' c0 x; T: G# Q1 {/ C2.1 电力系统建模的基本途径 + B5 Q/ [. f$ \2 [  w8 ?) J
2.1.1  基于元件机理的方法
* X. n" W" W  V6 s4 j4 R% v2.1.2  基于测量辨识的方法 3 ?* ]& `% B0 g; J# r: M
2.1.3  基于仿真拟合的方法
: W% X& G5 h  `4 v2.1.4  混合方法
! R0 e9 x" [8 T2.2 电力系统模型的结构特性 ! b8 N% U( E; K8 j- e
2.2.1  灵敏度 , Z$ o$ q. t; o7 P. M, Z
2.2.1.1 时域灵敏度 / m1 }- T" {) Y8 f6 R
2.2.1.2 特征根灵敏度 + N+ `9 k- y. ^$ h: d% I
2.2.1.3 频域灵敏度 # J+ x% Q; I" E! D$ p2 t& @
2.2.2  可辨识性
. p% M- u3 @4 b$ B+ }  ^, {2.2.2.1 可辨识性的基本概念
4 t! J! q- `. }  Z) E2.2.2.2 线性模型的可辨识性分析
2 i; ~4 H. V) o6 y& I2.2.2.3 非线性模型的可辨识性分析
0 ^8 m3 t& L! y4 J5 Z' k2 q2.2.3  可区分性 + a2 B; w$ U* E2 i: V/ c3 X
2.2.4  可解耦性 $ L. Y5 y# b: M  r& r
2.2.4.1 发电机与电力负荷之间参数辨识的解耦性 ( U9 k: {" \* H( T) f) @% f
2.2.4.2 发电机参数辨识的解耦性
  z7 v# X% I9 ]6 j+ v* p2.2.4.3 电力负荷参数辨识的解耦性! }/ R) m8 @8 J2 o) E# w  t
2.2.5  难易度 6 f5 P% D9 e  ]. s1 ?) K% M# D0 ~5 V
2.3 电力系统线性模型的辨识方法 + X$ u, I5 `  s
2.3.1  参数辨识概述 ' r) O$ Q2 e& R/ G0 X! n! |0 P/ n
2.3.2  时域辨识方法 : r* w6 d( I& r3 L8 J7 Q. O  z
2.3.3  频域辨识方法 0 b# C/ C8 U* O0 Y4 Y
2.3.3.1 基本原理 * w2 Q% {, x6 e, V& \# Q- d8 F: F
2.3.3.2 在线频域辨识方法 ; V; v# j; P$ P4 V6 S! U
2.3.3.3 频域辨识方法框图 " i" ^& [" q8 F! h+ q
2.3.3.4 频域响应曲线拟合求传递函数
, P, a9 L9 F, |7 h% h5 \+ a; o5 N2.4 电力系统非线性模型的辨识方法 + f1 ^, @" T" z, y
2.4.1  基本原理
" T( Y$ H) |7 _% U8 `& y; F( ]2.4.1.1 爬山类方法 4 C$ O) g: j9 }) g0 f  j1 A
2.4.1.2 随机类方法 ! x5 T: s- B& @* y8 I, B: x0 }
2.4.1.3 模拟进化类方法
5 N. s; Q8 h& h% }+ ~2.4.1.4 三类优化方法的特点 $ ~4 [) C6 W, |4 z6 e; M& ^
2.4.2  电力系统非线性辨识的遗传方法
* e) y2 G# [  Q2.4.2.1 基本原理 & |' Q2 M2 k& G/ Q2 W/ k
2.4.2.2 对遗传算法的改进
, f  {  P- F4 Y2.4.2.3 应用于参数辨识 : \5 f& D' U- e
2.4.3  电力系统非线性辨识的进化策略方法 * {; p6 U2 B7 h3 N  {" q5 ?
2.4.3.1 基本原理 ' f! |& n7 ~2 e: E
2.4.3.2 应用于参数辨识
( H7 m6 l8 F% K2.4.4  电力系统非线性辨识的蚁群方法
. p; `8 h/ V. P, ~! p2.4.4.1 基本原理 & D' Q2 k; R$ i/ ]; v  p
2.4.4.2 应用于参数辨识 $ O: g4 N/ U( N6 r' y5 b
参考文献 ) Y& y" U2 e7 o* S/ o$ C  I5 r
第 3 章 电力系统建模的基本技术 ; r+ j9 z- |2 K! _+ U; v5 f
3.1 电力系统建模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 t2 o( ~( \1 J- ]) t; n7 i2 ^
3.1.1  数据的来源 - b- v4 ]0 V) \6 }" X/ o
3.1.2  数据的采集
# x- Y+ I# [/ i: [9 @3.1.3  数据的处理
/ J- H$ k! t7 c' p- O( C8 ~$ J3.1.3.1 交流数据的去噪 4 C7 w! m+ H0 |
3.1.3.2 有效值数据的去噪 : H5 ], E  s: Q7 `
3.2 电力系统建模的WAMS 平台
$ j$ i+ e$ G0 x3.2.1WAMS 系统结构
7 ^8 v! u5 O/ S2 P3.2.2  相量测量方法
9 q/ V0 R  q& r3 P- B3.2.2.1 同步相量的表示 - k( G1 h- X! S- ^
3.2.2.2 过零检测法
* n/ J; f& }1 C4 K3.2.2.3 傅立叶变换法 4 w' w4 R1 x2 q# b5 a* l# A3 ^% F
3.2.3  功角测量方法
+ u! q3 ]! O3 K* x; M1 W: p3.3 电力系统建模的校验方法
5 P2 t! O% u1 R/ G3.3.1  基于残差的校验 2 M3 O4 N+ Q# m  ^6 h, _/ h3 T
3.3.2  基于干扰的有效性验证 + ~7 \1 A- Q" Z( X" L# U0 V9 ^. V
3.3.3  仿真算例 ( ?/ C8 F. g' [" S* r. ~' A: c
3.3.4  应用实例 ) n) O8 e% P+ p
3.4 电力系统建模系统 & Y7 g, N6 M0 D6 Y! n
3.4.1  节点级建模装置
; G( h1 B' R8 I+ _/ f3.4.2  系统级建模系统   `/ [$ m; v# v# Z% l, I5 w1 O
3.4.3  分层次一体化建模系统
7 K. v# i* x+ G: K6 W3.4.3.1 基本原理
2 ^; ?) F! [) T6 h/ n& f) z3.4.3.2 一体化建模主系统
, E) K: W7 D" i2 f3.4.3.3 一体化建模子系统
2 o, s+ x& B( Y7 w  s* z9 j: _$ O4 W5 x第 4 章 同步发电机组的建模 . a' a- D" b. C! }
4.1 概述
* s" n* ?2 ~/ i) j4.1.1  研究意义 9 e( _; B, u* N7 }
4.1.2  研究现状 " n  U. V9 l1 d: C
4.1.3  研究趋势 8 S! Y9 \% s! x0 L4 Z' v: V5 p$ n
4.2 同步发电机的模型 - u1 K) t; D6 N  r
4.2.1  同步发电机的 Park模型
/ I1 q& y0 X/ n- {/ E" _: E  b4.2.2  同步发电机的实用模型
& Q- J4 [# L8 v( y4.2.3 Park模型与实用模型的参数关系 5 D# Z/ G. e! m$ i) k8 D
4.2.3.1 Park模型与六阶实用模型的参数关系 ) f7 Q2 A3 H  h9 U. p% a; F( \
4.2.3.2 Park模型与五阶实用模型的参数关系 % ~! n) v  }, B9 W
4.2.3.3 电气参数辨识的独立性 . Z9 c  ^! {% F6 m
4.3 同步发电机建模的抛载方法 : y: G3 q% j; B, w
4.3.1  抛载后的动态过程
. w* X; T1 _& s7 C4.3.2  参数辨识
7 Y; N9 l9 F7 J$ t4.3.3  仿真算例 . {' o2 C5 R6 Q! D7 S/ u, S
4.4 同步发电机建模的时域方法
5 u) Y& n" Q8 C1 S! X/ `4.4.1  基于实用模型的参数辨识
- x6 \* n# ?: \2 }( c7 }4.4.1.1 实用模型的可辨识性
" `! l% H" ~1 E& R) o. C) c4.4.1.2 实用模型的参数辨识 9 X5 h# p* B/ a8 l/ G
4.4.1.3 RTDS 仿真验证 : J( a" W  L0 `9 g9 `
4.4.1.4 应用实例 ; Q! U8 E3 P3 f/ S
4.4.2  基于 Park模型的参数辨识 ! z3 @- t; Z3 O$ b* u7 X) H
4.4.2.1 参数辨识的可辨识性
: t& O# K6 J& T% y) s  R4.4.2.2 参数辨识的分步策略 9 ]: U' r; w2 M
4.4.2.3 参数辨识的目标函数
7 ^" r; N7 ^4 e4.4.2.4 RTDS 测试 5 m+ `; E4 B6 P# k3 K1 C, G
4.5 同步发电机建模的频域方法 $ q, y+ N/ e  q5 K5 I
4.5.1  基本原理
! j' O. D: L7 ~  T  Q+ D; q" N; P4.5.2  可辨识性分析 9 F, m7 y4 p( w7 ^1 d, u! M" V
4.5.3  频域灵敏度分析 % f; ]6 r: {- f# b5 I0 A' b
4.5.4  仿真算例 " J0 e9 |7 T, O* A; y, `0 Y
4.6 同步发电机建模中的饱和问题 3 W6 A3 w, m* d% O1 J/ [* U( w) a
4.6.1  同步发电机的饱和效应 ! I) i- D* Z! O# v2 F$ Z" W
4.6.2  计及饱和的模型
6 F+ J) P0 n/ J$ y# o, F4.6.3  仿真算例
, i! E& C3 d! ~6 Q* U  E6 t  E+ H0 O4.7 励磁系统的建模 $ a0 q/ e' r& Y: r4 I+ R4 {
4.7.1  励磁系统的组成
! Z5 Q/ r% F% `& f4.7.2  励磁功率部分的模型 2 y' E" H$ C8 }2 S+ V9 G
4.7.2.1 直流励磁机的模型
1 U9 H  e; Y: g7 n" X4.7.2.2 交流励磁机的模型 & Y7 |7 `, C$ {, Y( R4 b* }; `8 z
4.7.2.3 静止励磁系统的模型
4 S' G7 ]7 q0 @4.7.3  电压测量与电流补偿部分的模型
* G6 L! e1 {  c. a# f7 r, l/ x" O4.7.4  励磁控制部分数学模型 5 C0 u, X$ [  n6 P* j5 Z
4.7.5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模型
$ K/ E2 S; Y2 K7 r4 j4.7.6  各种限制与保护的模型 0 O! t5 w/ N  v  S  g
4.7.7  励磁系统的参数实测 9 M8 g) R' ~) x$ g, }* m6 V0 W
4.7.7.1 技术原则
1 r  ^; P! t, V4.7.7.2 环节特性辨识的基本方法 ( d0 x: S. I7 E0 y  ?
4.7.7.3 原型模型的建立 ! a! v/ a( N+ ?
4.7.7.4 计算模型的建立
0 X8 |* \8 @% e# a% `- G4.8 原动机及其调速系统的建模
  J6 l; |* L9 w% o: {4.8.1  原动机的模型
  u& ~4 K' u! S' _- `4.8.1.1 水轮机的模型 ; @* b/ h$ E, ]' r, t; E
4.8.1.2 汽轮机的模型 5 g0 M% C8 p/ N
4.8.2  调速系统的模型 5 w8 v7 |0 n0 O6 Y4 B
4.8.2.1 水轮机调速系统的模型
1 e$ W8 k; n  x/ b- F. l4.8.2.2 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模型 9 I: O( `4 c1 k' h- l
4.8.3  原动机与调速系统的参数实测 6 O, c  \0 x" c8 R
4.8.3.1 参数实测的基本要求
2 G! W+ X) V: k! ~: Y6 @  j4.8.3.2 参数实测的基本方法
/ ]1 c/ n/ ]2 c! U8 |$ o4.8.3.3 基本步骤 + y  `  n% @% O0 |
参考文献 + ?" a7 ]/ H& _* [5 A1 h) X
第 5 章 电力系统的动态等值建模   i$ d3 j# L* I* F* h
5.1 概述
1 y% G& U) ^5 Q7 [3 g5.1.1  动态等值的目的意义
2 H9 |+ s+ }" }: ?5.1.2  动态等值的研究内容 ) |. I- ~  i5 _
5.1.3  动态等值的研究进展 / u+ m: w& z" X6 ]+ w! Q- Z# Z! |" B  Z
5.2 动态等值的方式
- H  j5 |* d0 J* W/ A1 h+ ~% V5.2.1 动态等值的方式
8 Q* U' h% y$ i+ w5 e/ }& C5.2.2  异步迭代算法 $ |5 |; P* W2 L( C6 h# `0 O
5.2.2.1 基于灵敏度的校正算法 3 @& s6 Z7 R# t  d
5.2.2.2 合理选择可调节点
% y! o3 L& Z: k2 t5.2.2.3 算例分析
. b. Q) T, |! N; ?5.3 动态等值的模型
$ `1 M5 @2 X+ `. }5.3.1  动态等值模型的结构 ) k4 ]1 [* ^2 d, _
5.3.2  缓冲网节点的选择 9 f( r- L7 G% Q  r2 Q
5.3.3  动态等值模型的方程
1 D' H$ ^' D/ @( v1 k8 J5.3.3.1 以相角作为输入的模型 - C+ K- u" g! e0 W: b' f5 i
5.3.3.2 以频率作为输入的模型 ) `7 A0 o5 k4 F
5.4 动态等值建模的同调方法 : g$ ]2 ]. P/ m. X$ P2 K- _+ H
5.4.1  基本原理
* d& y7 _6 G( w/ D+ v5.4.2  发电机群的动态等值
, d. w! d: H4 ]% P* z5.4.2.1 同调发电机群的判别
+ M* l) m% Z$ a1 p8 Y5.4.2.2 同调发电机母线的化简   i8 m/ ]& g3 h3 u! V+ j
5.4.2.3 发电机本体的聚合
' `7 M6 Y$ d: B8 k' g. C+ h' M5.4.2.4 励磁及其控制系统的聚合
1 v1 m: p& N8 P* Y1 h5.4.3  电动机群的动态等值
$ v; u0 [4 F2 A0 [3 Y* x5.4.3.1 基本原理
4 e) p3 |' z/ A, D5.4.3.2 电动机群的判别
% G( X5 o2 j+ }% I" _6 c5.4.3.3 电动机负荷母线的化简 3 O& H2 d5 `/ k" I) D; s
5.4.3.4 电动机负荷的参数聚合
: A6 g2 X( o6 q. b' O8 @5.4.4  剩余网络的化简 2 @% j. [( _! ~8 W
5.4.4.1 REI法 - M1 @# ~: Y9 N* e# Q
5.4.4.2 CSR 法 $ C: e" ^* q% I/ t* K0 P# ]
5.4.5  仿真算例
( m4 @7 G; N# Z4 w9 _, G. Y. {5.4.5.1 发电机群的动态等值 6 `6 Q. b1 d& z( y( r* {$ Y2 H* Q  V
5.4.5.2 励磁系统的聚合 3 O4 J& R  o/ C' s0 ~
5.4.5.3 原动机与调速系统的聚合 3 U4 A9 z' b1 M
5.4.5.4 电动机群的动态等值
: L$ X5 H4 l3 w7 [3 i5.5 动态等值的辨识方法
$ j8 [5 G5 }: @  O( }5.5.1  基本原理   r; u3 x- S7 u
5.5.2  动态等值模型的可辨识性   e; Y  k% t  j0 H3 Y- V7 i
5.5.3  动态等值模型的参数辨识 1 K; a& Y) r( I+ x% O. c
5.5.4  动态等值的混合方法
  o# r, b8 j6 Z9 u: y5.5.5  仿真验证
* C( ~2 x4 I1 o+ F3 f5.6 动态等值的模态方法 ' M& u# e# n3 |% p; `- g& q
5.6.1  近似线性化模态方法
* m* F% d" @; ]. A0 Z9 t$ g) J5.6.1.1 基本步骤 ) ^3 O: P: P6 D8 K  R+ m6 `$ t
5.6.1.2 主要问题 ) U' N  s+ {( Y
5.6.2  精确线性化模态方法
# i+ A0 e" r7 o- w5.6.2.1 结构分解-特殊的解耦
  c: k# G7 [4 d, q* i# B3 [) Z5.6.2.2 精确线性化模态等值
* L. E2 C1 s4 K) r+ V1 E* H% w- P5.7 配电网的动态等值
  B  T: }; i! V& s! v8 U0 F5.7.1  配电网动态等值的模型结构
3 \  z' i1 ~' O" o5 t% a+ O6 L5.7.2  配电网动态等值的方法 7 ~9 Z! O0 |6 M0 ]
5.7.3  仿真算例 8 ~  i( u& ~6 ~4 b7 x6 m
5.8 地区电网的模型拼接 4 o( b6 A% J( O7 n$ [
第 6 章 电力负荷建模 : _3 b# b$ Y8 T
6.1 概述 1 t' C, R5 n, n2 |9 A
6.2 电力负荷的模型 2 Z' h9 Z2 ^1 e. ?- y# u+ e% f* |
6.2.1  经典负荷模型的结构
8 W0 u! {$ O8 j: ?6 c: C6.2.2  综合负荷模型的结构 . y6 R% b5 [$ v! |
6.2.3  负荷模型的方程 : T" W, i- {4 I1 J3 t/ b8 F$ S
6.3 CLM 建模的时域方法
! z6 d& w5 c/ j# w9 P+ B+ }8 B6.3.1  基本原理
6 O6 S( @) r7 D' _6.3.2  可辨识性分析 * p& F5 K* Z) X7 \" S* Q% S
6.3.2.1 模型线性化
9 N; ~( e& G/ e$ `" c6.3.2.2 可辨识性分析 - M2 S& A- l4 i% V6 r
6.3.2.3 增加条件解决可辨识性问题 5 U" A9 j: u! d8 T+ V: C! I
6.3.2.4 可辨识性算例验证 : I' s) Z  Q: J( e
6.3.3  参数辨识方法
7 X* t) _( [9 r: I, g/ N) i6.3.3.1 参数辨识策略 " W8 a( S+ i- Y2 S/ L0 E
6.3.3.2 参数辨识方法 . u- ~* e% s& M
6.3.4  参数辨识实例
1 v/ r1 Q8 `# z0 B! f5 l; M6.4 CLM 建模的频域方法
' q2 u7 q1 _/ a' L% m, O# r6.4.1  传递函数模型
, n3 C7 K; W2 A7 j0 Q6.4.2  仿真算例 4 l$ m: h& v4 u% {
6.5 SLM 建模的时域方法 4 c+ y# _. x# V  `4 x; ~8 u& C6 _
6.5.1  可辨识性分析
+ y. x7 T" A, k( ^6.5.1.1 可辨识性分析方程 3 a" l2 u; `8 K8 S' M$ D+ R
6.5.1.2 可辨识性分析结果
, C/ q6 W/ L: D7 \: a$ `9 |/ R5 a6.5.1.3 可辨识性分析验证 / J' I8 O  u& |% c1 x
6.5.2  简化 SLM 的参数辨识 * n$ Y' c' E0 Y6 F  `' L7 S
6.5.2.1 简化 SLM 的辨识原理 ' i/ W6 y4 B' C* I
6.5.2.2 简化 SLM 的应用实例 $ v  m) D( @6 _+ b+ _
6.5.3  完整 SLM 的参数辨识 9 P+ W2 P+ B, q: ]% {
6.5.3.1 完整 SLM 的重点参数 + K$ t0 P- {- M8 G* S; @
6.5.3.2 完整 SLM 的初始化计算 $ l( B  i. m6 Z& J+ f. z
6.5.3.3 完整 SLM 的参数辨识过程
) q: ^3 B9 u, H0 j6.5.3.4 仿真算例 & Y/ S8 T1 m$ [% G# D8 O
6.5.3.5 应用实例 ( X0 I* Z8 Y. f& u) b
6.5.4  带理想变压器 SLM 的参数辨识
1 ~' r. _- ]. L6 O6.5.4.1 带理想变压器 SLM 的结构
/ P+ H2 p+ s1 M- _5 j/ J第 7 章 电力系统其它部分的建模
7 y" P" X  X6 [( w0 H+ F7.1 输电线路的建模 0 {  p2 }- @+ |- {
7.1.1  概述 % `0 {; _6 n4 _# N8 }3 z. {
7.1.2  单电网断面下的线路参数可观测性分析 4 w% d6 I) B; w+ V% d: [
7.1.3  多电网断面下的线路参数估计
: n, V/ K+ y# J2 V  R7.1.3.1 参数估计原理
6 T$ R  l# E/ w3 u8 a$ K7.1.3.2 可观测性分析 1 l, s8 G' u* T' N* h8 _
7.1.3.3 圈基以及圈基组的搜索
' f  Z1 D6 u; m2 O6 L3 n% b! M7.1.4  基于 PMU的线路参数估计
2 S( ^9 `: O6 E0 t+ d0 r! X- Q! h/ U9 f7.1.5  算例验证
' ~7 Y* g8 `5 _# ]7.2 火电厂动力系统的建模
& ]  k+ _+ C9 G; N$ ~7.2.1  火电厂动力系统模型
5 t7 A. [5 t. k2 s% z7.2.2  交互影响计算分析 5 s: ?2 c5 F/ {
7.2.2.1 系统方程 5 V  \% w6 |% w% i+ B
7.2.2.2 动力系统与超低频振荡不相关的情况
1 {" E+ v* x9 K0 m7.2.2.3 动力系统与超低频振荡弱相关的情况 2 t6 w+ r4 G2 \9 f) \6 B
7.3 水电厂动力系统的建模 0 x  Y# o! N' t# F3 d8 V% M5 I+ x
7.3.1  水电厂动力系统的模型 ; U/ D5 c2 e+ f" N9 _* Z
第 7 章 电力系统其它部分的建模 ( _5 \- x- G6 x1 C
7.1 输电线路的建模
0 U2 x/ t' Q  {( A5 f; u' r7.1.1  概述 : A) T& ^$ y6 C) f. _# E
7.1.2  单电网断面下的线路参数可观测性分析 / u6 E! S* d: X' j* N
7.1.3  多电网断面下的线路参数估计
/ W" e2 n; E3 I' Y4 l7.1.3.1 参数估计原理 ) ~3 x. N+ {. N9 }
7.1.3.2 可观测性分析 ) e( y4 c* x4 w' r
7.1.3.3 圈基以及圈基组的搜索 6 x8 J, o0 \( t, z6 O8 a* I
7.1.4  基于 PMU的线路参数估计 & E/ a! V+ N- {1 b
7.1.5  算例验证
$ }* R2 @  q; G2 f- ]# @7.2 火电厂动力系统的建模
$ X# p& W0 ?2 l% k1 J7.2.1  火电厂动力系统模型 * E$ b5 N) m  i( ]* X
7.2.2  交互影响计算分析
( v& V" h* M+ E9 B' ^( J7.2.2.1 系统方程
4 a9 i8 B5 z- m+ {( ]: u+ Q7.2.2.2 动力系统与超低频振荡不相关的情况 1 F2 F7 \  y# C* r+ b) b; X
7.2.2.3 动力系统与超低频振荡弱相关的情况 0 T6 V# X! C: O+ r
7.3 水电厂动力系统的建模 * w( b9 T7 G4 j7 v' N) X3 W0 [. f
7.3.1  水电厂动力系统的模型
' r: b8 y- g. a/ n7.4.2.1 双馈发电机的建模 ' W$ o9 _  n; C- O
7.4.2.2 风机动态模型 , C4 r6 B! ?) K( n/ C! ]
7.4.2.3 “背靠背”变换器模型
8 B7 B8 q/ X' R7.4.2.4 控制器模型 , h3 I/ S' [. T: a# r
7.4.2.5 基于双馈感应式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模型 ; i- t. H1 H7 ^
7.4.3  基于直接驱动永磁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模型 3 M% g4 |8 Y8 c1 q0 i4 e
7.4.3.1 永磁发电机模型   U& y2 J1 x: e- k8 `. b
7.4.3.2 风机动态模型
  ]2 A6 \& H/ \: }- I7.4.3.3 变换器模型
9 i3 A1 b) `4 V/ b- ?7.4.3.4 控制器模型
* _& G. ?- k) l1 ~7.4.3.5 基于永磁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模型 / e; m2 Q  d( f; g2 {- _
7.4.4  风电场的动态等值建模 : j: ^1 {+ S" N  c4 [
7.4.4.1 引言
' h# ~. a, v( i- n6 ?7.4.4.2 转差同调判据 * N3 W/ Z7 `2 ?$ G* H5 @9 }! m' f7 O0 g
7.4.4.3 内部电网变换
+ P6 Q& |. H7 s4 G0 S, f7.4.4.4 风力发电机的聚合
1 V8 m: V9 l) n+ |7 b+ X' n. B7.4.4.5 仿真算例 0 Z  S' J+ q4 d& V3 s# R( `
7.5 微网的建模 ; {0 W2 i. [4 \! R+ l: i
7.5.1  概述
5 q" h) j+ f6 V) e* W+ f8 l7.4.2.1 双馈发电机的建模 # P" w6 u1 i/ ?# `/ H
7.4.2.2 风机动态模型
2 z0 I6 L+ l& _3 _! F7.4.2.3 “背靠背”变换器模型 4 |' ?4 w  h) |4 T* a) X) q
7.4.2.4 控制器模型 ; W+ r3 J8 @' s
7.4.2.5 基于双馈感应式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模型 # b. T! ^: Q  o
7.4.3  基于直接驱动永磁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模型 9 J& {, O1 }$ H% A) {
7.4.3.1 永磁发电机模型 9 N2 A: G0 ]- Y
7.4.3.2 风机动态模型
5 L! \$ U1 F0 w) o# P7.4.3.3 变换器模型
' B6 s% C- ~- u% Y7.4.3.4 控制器模型
1 N2 z' F7 ~. z* ^7.4.3.5 基于永磁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模型
3 @6 |, i1 n, R/ t! x7.4.4  风电场的动态等值建模 1 t1 c* W7 s0 C1 x
7.4.4.1 引言
, h) |4 T' A9 G/ T. n: Y$ f$ l7.4.4.2 转差同调判据
/ k+ v& G" }  K& U; D7 f$ b7.4.4.3 内部电网变换 8 P, Y% u" I% {
7.4.4.4 风力发电机的聚合
) {. R# e/ ^) F8 E+ J: F: O7.4.4.5 仿真算例 ( t4 g5 E+ |; U! q* C
7.5 微网的建模
7 R8 M- G  d/ c: V& f( I: M7.5.1  概述 - k2 F$ o" l: n3 a% g$ V
8.2 广域电力系统整体建模基本方法 + q- C6 s8 N7 _& n+ F  C1 P/ x
8.2.1  基本步骤
% {! i. k( o5 c( U# _7 x4 u8.2.3  节点分类 9 j' [- e( v- O; V/ t$ w
8.2.4  系统指标
: T  i' q9 x9 R8.2.5  确定需要优化的参数
' ?5 n" J5 W8 [0 r: ?" Y8.3 广域电力系统整体建模的参数辨识 7 d; v- L6 C8 M) R9 ?& k
8.3.1  参数优化 5 N! W6 |+ Q7 ~# P' u
8.3.2  软硬件实现 # x3 h* d& n$ n2 f& j5 o, Z
8.3.3  仿真算例
( A( e8 y. |, z( Q8 x: N0 c3 }8.3.3.1 系统描述
3 D1 P9 s; S1 v+ |3 s; `8 a8.3.3.2 灵敏度计算分析 5 h" [& e% P* V. w  {5 J" m
8.3.3.3 参数辨识结果 " {: w. k# `. P9 w
8.4 广域电力系统整体建模的一些对比
. d0 t. T* u+ ]& w8.4.1  不同建模方法的对比 . K% l; [+ A3 u* ^+ h
8.4.2  不同误差指标的对比
" ]; U' `; M8 {2 I2 b. L8.4.3  不同观测变量的对比

概述.rar

184.04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第7 章 电力系统其它部分的建模.rar

1.23 MB, 下载次数: 4,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第 2 章 电力系统建模的基本理论.rar

1.05 MB, 下载次数: 7,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楼主热帖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1: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部分内容:# S" s& p  Y/ K0 l( R
还有部分内容。

第7 章 电力系统其它部分的建模.rar

1.23 MB, 下载次数: 2,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第 2 章 电力系统建模的基本理论.rar

1.05 MB, 下载次数: 1,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概述.rar

184.0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1: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junhu 于 2010-9-9 16:59 编辑 / W5 H' [) l" p$ p

2 X  Q3 g& m% E0 r2 x5 Z* T- }还有部分内容:

第4 章 同步发电机组的建模.rar

1.17 MB, 下载次数: 23,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第7 章 电力系统其它部分的建模.rar

1.23 MB, 下载次数: 21,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第 2 章 电力系统建模的基本理论.rar

1.05 MB, 下载次数: 27,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概述.rar

184.04 KB, 下载次数: 13,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第1章 绪论.rar

241.74 KB, 下载次数: 21,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第3章电力系统建模的基本技术.rar

841.53 KB, 下载次数: 21,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第5章电力系统的动态等值建模.rar

1.53 MB, 下载次数: 30,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第6章 电力负荷的建模.rar

876.08 KB, 下载次数: 28,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第8章广域电力系统整体建模.rar

637.57 KB, 下载次数: 20, 下载积分: 威望 -2 点, 学分 -5 点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1: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有些东西就是穿不上去?还有剩下是内容,传不上气,抱歉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0-7-2 20:18
  • 签到天数: 9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累计签到:98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0-9-4 12: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 w+ q0 m$ S3 g4 `$ U4 B8 J
    4 m% W9 K% E7 _/ @/ P, y传到我的邮箱:99211421@163.com,我帮你传上去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16: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norika
    5 F* j# U3 o" f; d% S* Z# Z+ n% o8 j, `/ [9 ]+ t( H9 i
    $ _2 Y- F& ~0 h2 I" z7 G
       版主,我已近把文件发您邮箱。请您抽时间传上去。谢谢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17: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yangjunhu
    3 _) y4 D; s$ }. t% V  ]) p2 M$ t" R; a/ M7 L
    6 K! k5 y- p/ q: X1 `" @7 d  V8 v' r  H# s
    剩下的文件我已近传上去了。谢谢您了。您不用帮我传了。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7 16: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空的文件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尚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2-18 17: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下不来呢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1-1-29 14:27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累计签到:9 天
    连续签到:1 天
    发表于 2010-12-29 13: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好书。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帖文化:【文明发帖 和谐互动】 社区精神:【创新、交流、互助、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招聘斑竹

    小黑屋|手机版|APP下载(beta)|Archiver|电力研学网 ( 赣ICP备12000811号-1|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21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6 09: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