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3-14 02: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王致远
* g% d. K$ y3 M: O5 Z$ ~4 Y& e9 K/ e. d; M! ]3 d( a, E
5 ^% z0 F; |9 ?" U 谢谢你的答复!
" m; ?- D; u2 S5 L2 z3 |, W8 H9 f; F: W; o1 A* L: m6 ^
看来这种人工动态等值过程很恐怖, 即使你是专家, 大数据量的涉及也会让你感到不轻松. 更何况如果外网有变化, 这种过程又得来一遍,起码变化的部分需要重新等值.
+ N; }! S q Q. v
- j4 I0 N% X+ Q9 o6 ?& w而倪以信老师的"动态电力系统的理论和分析"中介绍的美国SCI与EPRI开发的软件似乎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其中的方法没有被相关软件公司采纳? 不过据书中介绍, 感觉即使有了等值工具, 其使用过程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x& V7 _# [* A9 M
% R8 H M+ @1 Y% N/ j. T
PSS/E呢? 我想大家对PSS/E如此看好就是因为它的开放性,具体体现在它的可编程能力. 不知你(王致远)介绍的人工等值过程能不能用程序来自动化, 哪怕半自动化也行, 即将方便自动化的部分用程序做, 这样可将手工劳动将到最低. 当然高级一点的就是用PSS/E的编程功能实现美国SCI与EPRI研究出的同调等值算法, 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出更好的算法与工具! 期待中 ..." S: t. a4 _2 S% W5 e2 I
' `/ e+ V% L( Q4 n"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多多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