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加入,结交更多好友,共享更多资料,让你轻松玩转电力研学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加入
×
1.在做研究之前,想过结果能不能发表没有?往哪里发?
# T% g. R& u+ H7 r% U9 u2. 写文章的高手是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数据来,等做完实验,填完空就可以发了。正谓心中有沟壑。 8 g, j+ i0 p0 S2 F4 D. q0 x5 y5 {
3. 在想不清楚要写什么,要发到哪里去,自己做的与同行做的有什么出色之处,之前,就不要动手做事。9 W5 u0 Q/ M3 X8 h+ r4 a
去看文献,去想。想不清楚就做,不如不做。2 { b1 S+ G! }& B
要想这样子做,就得先看文献不是?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来,要知道别人是如何讨论的,要知道你自己的数据是不是说明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东东或别人没有做过。这个过程就是看文献,想的过程,这些搞清楚了,写就简单了。 % h, `& j( h6 K! ]' I7 c
6 E2 i4 X4 w1 g5 U" u
每天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
0 U3 W& p- N, U0 n! o
* ~7 ]& s6 n$ Y& i+ Q% m: t3 H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
* j. j2 t, O+ T$ e7 Q, w$ x1 k8 {+ J% H+ s! m
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4 _9 @4 w! z. V- d: c- h0 o; y
+ _: L$ @; O: j! W" A1. 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 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 `/ Z6 t+ Z) J3 ]3 V" v3 |# x7 D* b
; _. h' }' u$ K$ \% N$ Y0 m1 S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 以及目前的进展. 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g6 {0 D* U. k9 I0 h3 Q- P0 Y. k
' a9 u$ Z$ g& u7 v7 Q0 b9 S @' N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 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 A8 I/ y5 m4 m; h4 Z
2 |: D+ a3 t3 Y0 R# j! m. s8 _
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96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