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i' f& a( c W. v. J' o# c; f O. z读博士确实很不容易,我1995年到1998年在哈工大计算机学院读博士,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我的导师已经处于退休返聘状态,而且常去香港做客座,实验室里总共3-4个学生,没有研讨的环境,硬件设备多年不曾更新,我在毕业时使用的仍然是一台386,实验室不提供上网环境,查资料需 " ~% A2 x* W- q4 o0 }4 W要到北图,去一次背回来一堆资料,偶尔从别的实验室搞到一点国外比较新的会议论文集,如获至宝。我读博士的最后阶段在我的记忆中绝非愉快的经历,当时我已经结婚,微薄的收入让人感到拮据,等待论文录用通知的焦急心情和整理最终博士论文的莫名压力都是很折磨人的,亲戚朋友( y- y* P$ h9 d/ {3 E6 Q- \
时常询问我何时毕业,询问中满含同情,因为他们觉得我似乎半辈子都已经花在读书上了,成天忙得昏天黑地确实可怜。7 U: v5 y/ {/ w" t- b5 H
' j3 M+ I1 p+ G G# Z . n# a# [: Z4 a: r) x/ S: ]8 k3 ]5 ]1 @6 Y3 ?) E
现在的博士生们和我当年相比,有一些苦恼增加了,比如毕业论文的要求升高了,而国内一级刊物的录用难度比我们当年还大;也有一些苦恼减轻了,比如有了互联网,查资料太方便了,而且可以请教网络上的高手,包括直接和国外的学者交流。还有不少苦恼没有变:贫穷(和已经参加工* c/ P$ ^. `$ o) H0 y3 x
作的同学相比),迷茫(包括对研究工作的迷茫和对未来出路的迷茫),失落(获得的尊严暂时和自己的年龄与能力不相称)。, U* L. M! l D r8 c E
7 p2 R. b' W5 k; K* g! Y* t! v( B2 q* X- z. z
& ~2 `- W A: {' O6 N% z9 K
读博士这么苦,为什么还要读博士呢?在博士生中间,读博士的动机差别是很大的:有的人为了拿一个学位将来好在高校里继续当老师,在职博士大多是这种想法;有的人是为了换专业,从机械等不太热门的专业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拿到硕士学位后开始读计算机的博士;有的人是要换学 ! D: i% k- K) e* N5 I1 t校,本科硕士阶段哈工大一直是自己的梦想,读博士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能不能读下来暂且不论,能进入哈工大的门槛就是胜利;有的人是为了父母读博士,往往工大自己的子弟有这种倾向,父母望子成龙,儿女肩负父母的期望走上了读博士的道路;有的人读博士的目标比较模糊,是6 R( c9 L' O9 d' Y% P
靠着一种惯性,如同入队入团入党一样稀里糊涂地读完硕士就读上了博士。最后一种,凤毛麟角的,是喜欢研究,也善于从事科研工作的,这样的人只要不受别人抱怨之声的影响,是可以很顺利地比较愉快地拿到博士学位的。* I* h2 [8 n' u! ?( `9 h0 U6 l
6 o5 u5 H, y L6 c, H K- t
7 H" g, R: i" |4 ^0 Z$ X+ K, a6 y- D8 f/ E: Y
硕士入学难,毕业容易,是人人可读的。博士则不同,它需要你调动多年积累的全部知识和技能,在学习期间针对某一课题,往往是人类不曾解决的具有充分挑战性的课题独立思考解决方案,在完成课题的同时实现自身能力的全面飞跃。搞研究的人必须是聪明人,有的同学的确笨一些,思! A4 l- f2 r5 Y$ {) X
维不够灵活,不能触类旁通,这种只下笨功夫的人读硕士做工程没有问题,读博士就比较难了,要产生质的提高,是需要一定的先天资质的;有的同学基础太弱,写一篇文章逻辑不清楚,语句不通顺,文字全是网络语言,错字连篇格式混乱,英语阅读困难,口语更困难,数学基础不好,计: g$ _4 B$ G9 t$ O& B. s
算机算法知识不扎实等等,如果你有一两项短腿可以在博士期间弥补,但如果多项短腿,到博士阶段再补确实有点来不及了。有的同学天性好动,就是坐不住板凳,他们善于交际,杂事很多,心总是静不下来,他们应该去做行政,做管理,做市场,如果强行改变天性做研究是不明智的。 : x+ r3 x& X3 ? I. _' }3 ]( a8 _+ }# N! z+ }- W; G* j* g
! n# A8 @0 j ?& h" f( r1 |- m, K$ L" ?) |, {0 r8 ~( z |
因此,我劝博士生同学们,首先要想一想自己的动机是什么,自己的基础怎么样,博士是培养高层次的科研人才的,不要把它看成一个人人都应该得到,都能够得到的美丽光环,应该把它看成多条人生道路中的一种,对照自己的条件冷静地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读博士。如果自觉不适合,我建 $ Y1 ~: g! b- W/ }! c) ]5 P议同学们不要读,已经读上的如果时间还不长应该果断退学,想开了没有什么丢人的,美好的生活可能正在等待着你,青春不用浪费自己不喜欢,也不适合的工作中。 / `. M( Z0 | g# U" ] 2 R+ N" _3 S7 e 8 z& e$ B1 o% e+ q- O1 `" R* B$ @: n
同学们对导师的抱怨较多,目前学术精湛,又有很多时间和你一起讨论的导师实在太少了。现在的老师们压力也非常大,故意偷懒不指导学生的导师或许有,我还没有见到,大多数导师太忙了,他们要忙着跑课题,干课题,验收课题,忙着管理实验室的杂务,忙着参加大大小小的答辩会,6 \7 y" F% Q6 F' }/ g3 j* |
忙着讲课,很多老师身体透支,实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学生们经常研讨,特别是近年来博士生扩招,每个导师平均带10个以上的博士生,这个比例就决定了导师无法充分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由于导师太忙,或者说被迫地瞎忙,导师的水平不断下滑,尤其是在计算机这种发展速度很快的( I; K/ p0 o @/ z4 B& D& W
学科中更是如此,部分导师只知道一些宏观的概念,而不了解研究的细节,他们脱离了研究第一线,抓不到博士生的痛点,实在是想帮忙也帮不上。因此,我看选导师能够选到学风正派,真心培养学生,能够为学生创造各种研讨和学习的环境,在博士二年级后能够主要让学生做一些基金项 # `6 R1 C1 V X2 P5 o P目而不是一味干工程的导师就不错了,不必苛求。导师指导的不充分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有利的因素,在这种条件下确实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生真得到博士学位了,比倍受导师关照的学生更有独立工作能力。读博士关键靠自己,我想国外也强不到哪里去,我5 }2 ?% j% O$ U1 N
认识一个MIT的博士生,导师是大名鼎鼎的乔姆斯基,也就是一个学期师生见一面聊一聊。国外的名导师的长处是对国际上的研究动态更敏感,能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国际学者。, I; N$ p9 e6 T) C- u. n& \( T!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