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ika
发表于 2008-10-24 08:22:00
原帖由 seeout 于 2008-10-21 21:15 发表 https://tech.cep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有一种可能是,以前学这软件的人精通E文。于是乎便没人坐这种利他的事了,呵呵
这就是中国学术界的毛病,没有人做利他的事情,的确如此!
^_^
发表于 2008-11-4 09:19:26
原帖由 seeout 于 2008-10-9 21:42 发表 https://tech.cep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最近在看Kundur的那本大书
在暂态稳定那章里有一个单机无穷大模型,例13.1
我用psasp,psat做了一下这个例子,居然均不能得到书上的临界清除时间,都大概大了0.05秒吧。而自己用matlab写了一小段程序却和书上的结果 ...
楼长的情况我也经历过,大的、比较成熟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一般都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过,仿真计算结果应该、也不会有较大的偏差(仿真的边界条件和基础数据正确为前提)。仿真结果与书上的不一致,应该从自己的计算边界条件、基础数据等方面仔细检查,另外仿真软件中潮流稳定计算的方法和仿真步长对计算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大软件一般都会自动调整计算的步长,有时还对稳态的初始输入数据进行校验,计算结果自然比较精确和可性。用MATLAB进行仿真,要注意的是对计算方法(比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的确定和计算步长的适当调整,条件不同,结论会有较大的差异。请楼长验证!
seeout
发表于 2008-11-5 13:28:17
原帖由 ^_^ 于 2008-11-4 09:19 发表 https://tech.cep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楼长的情况我也经历过,大的、比较成熟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一般都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过,仿真计算结果应该、也不会有较大的偏差(仿真的边界条件和基础数据正确为前提)。仿真结果与书上的不一致,应该从自己 ...
感谢你的回复,说得也很有道理。对于上述算例我当然是用完全相同的计算条件,唯一不可控的因素是积分程序内部的实现问题。
但是,如果单从临界清除时间而言,这样的远大于计算步长的偏差是不可接受的。
而当“圣经”和“经典软件”之间发生冲突时,俺这等小民就摸不着头脑了,呵呵
shutter
发表于 2008-11-5 13:39:25
原帖由 seeout 于 2008-10-21 21:15 发表 https://tech.cep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有一种可能是,以前学这软件的人精通E文。于是乎便没人坐这种利他的事了,呵呵
国人私心重 重利益 没名没利的事情谁去做?不过话说回来 人家做了享受人家劳动成果的人又未必会心怀感激呢。说来说去就是人没有感恩之心的问题
skivan
发表于 2008-11-6 16:13:58
不做到精益求精,那些数据都没有意义了,你说1.2和1.23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在工程领域里来看,有时候也许可以进位忽略,
但是有时候也许就是临界点,那么就是行与不行的问题
标准值是1.0,按照20%的余量去考虑,那么1.23就是不能接受的了
谈到人与人的问题,其实一个人无私的话,是不需要别人感恩的
俗话说,大恩不言谢,人可以不需要感恩,他只需要无私就可以了
人怎么样可以无私呢,那除非这人拥有的很多,那他永远都可以无私
理想的情况是,别人的东西都是自己的,自己的也是别人的
那么每个人拥有的东西就会很多,那就自然会无私奉献,也不会要求什么感恩戴德
这就是当初互联网络建立的理论基础,也是论坛这种网络形式存在的现实意义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田继伟
发表于 2008-11-6 17:07:04
skivan谈吐不俗,见解独到,晚辈仰慕。
田继伟
发表于 2008-11-6 17:10:27
其实我也从前人身上收益了不少,比如浙大人翻译的那本中文程序手册,我看了以后发现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对于一些长难句的理解,看了以后才突感如梦方醒,受益良多。
看得出,那本手册不是一个人翻译的,因为里面很多提法,在不同的章节里,对同一个名词,提法都不尽相同,明显是多个人努力的成果。
kanhai
发表于 2008-11-6 22:35:15
请问田继伟,猛张飞不是版主,怎么也能评分?::biggrin::
电力新兵
发表于 2008-11-7 00:25:44
原帖由 skivan 于 2008-11-6 16:13 发表 https://tech.cep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不做到精益求精,那些数据都没有意义了,你说1.2和1.23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在工程领域里来看,有时候也许可以进位忽略,但是有时候也许就是临界点,那么就是行与不行的问题
标准值是1.0,按照20%的余量去考虑,那么1.23就是不能接受的了
谈到人与人的问题,其实一个人无私的话,是不需要别人感恩的
俗话说,大恩不言谢,人可以不需要感恩,他只需要无私就可以了
人怎么样可以无私呢,那除非这人拥有的很多,那他永远都可以无私
理想的情况是,别人的东西都是自己的,自己的也是别人的
那么每个人拥有的东西就会很多,那就自然会无私奉献,也不会要求什么感恩戴德
这就是当初互联网络建立的理论基础,也是论坛这种网络形式存在的现实意义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厉害啊,坚决支持!心底无私天地宽。::biggrin::::biggrin::
norika
发表于 2008-11-7 08:59:10
原帖由 kanhai 于 2008-11-6 22:35 发表 https://tech.cepsc.com/images/common/back.gif
请问田继伟,猛张飞不是版主,怎么也能评分?::biggrin::
他是论坛开国老臣::loveliness::